昨天深夜抱著我們家七七看了韓國導演奉俊昊的“玉子”,很難形容當下心情,說是五味雜陳,卻又覺得參了水沒那麼濃烈。
總之“玉子”的故事線很簡單,有間總部在美國的跨國基改食品集團,培育出新品種”超級豬“,然後遠在韓國的農夫孫女和其中一隻叫做玉子的超級豬,因為從小一起長大而培養出深厚感情,後來玉子要被帶回美國做成多汁又好吃的超級豬肉品,韓國小女孩因此展開救援計畫,最終成功把玉子帶回韓國繼續當好朋友。
相當線性的冒險故事,用人豬友情串起觀眾共感,但背後要說的很簡單也很血淋淋,「我們平常吃的各種肉類,牛羊豬雞,不也是生命?為何不能和寵物一樣被平等對待?」因為玉子已經不是食物,而是寵物是家人,因此才能幸運逃過被宰殺的命運,而其他飼養場中的超級豬,則只能無奈被迫踏上輸送帶,最終成為一包包多汁香腸。
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有一堂深度專題報導的課程,我們的期末報導主題是“屠雞事件簿”,原名“雞,犯了什麼錯?”原本想探討人道飼養與人道屠宰,但指導老師點出了很客觀也很殘忍的事實,「一般觀眾根本不會在意飼養雞隻的感受,大家在乎的僅是自己吃的健康好吃與否。」
因此,我們後來把重點改放在“禽流感影響下,傳統市場販售肉雞環境的健康衛生”,採訪過程中我們曾凌晨到桃園的衛生屠宰場拜訪,但關於人道宰殺與飼養,在通篇專題中我們也只能點到為止。
回到電影“玉子”上,導演說希望讓觀眾看得不舒服,但他用了神獸意象,創造一個目前還不存在的物種“超級豬”,我覺得其實某方面也沖淡不少罪惡感,至少現今社會沒有超級豬,只有台灣豬跟萊豬等等,他們不是玉子,沒有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靈性。所以電影結束之後回到餐桌上,準備動筷的當下,大家可能只有一瞬間腦中會閃過很模糊的畫面,或許是玉子溫暖的笑容,或許是屠宰場其他超級豬的悲鳴,但那都是一瞬而逝的。
很少數人,像導演奉俊昊一樣,後來成為海鮮素食者,但你看過NETFLIX的另外一部紀錄片“海洋陰謀”嗎?看完你有辦法變成純素主義者嗎?
你吃的豬不只是豬,你吃的魚也不只是魚,餐桌上每一道佳餚美饌背後,是你我都不知道怎麼面對的真相,「你的歲月靜好,是因為有人有豬有牛有羊有雞還有魚,替你負重前行。」
#netflix #okja